3月30日21點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17顆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全年宇航發射任務首戰告捷。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上面級直接入軌技術發射中高軌衛星,意味著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擺渡車”開啟了太空之旅。
3月30日21點52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17顆衛星。31日凌晨,經過近6個小時的飛行,火箭上面級與衛星成功分離,將其直接送入工作軌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全年宇航發射任務首戰告捷。這是我國首次實現上面級直接入軌技術發射中高軌衛星,意味著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擺渡車”開啟了太空之旅。
長征三號丙/遠征一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抓總研制。它是由基礎級和上面級組成的四級火箭?;A級火箭是在長征三號丙火箭基礎上為適應采用上面級而改進研制的,上面級“遠征一號”是為發射我國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而專門研制的采用常規推進劑的軌道運載器。這個被形象地稱為“太空擺渡車”的獨立飛行器,可在太空將一個或多個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軌道。
本次發射是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的第12次發射、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62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04次發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17顆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是首顆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衛星入軌后將開展新型導航信號體制、星間鏈路等試驗驗證工作。該星的成功發射標志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向全球拓展的啟動實施。
他們的團隊:
航天科技團隊深知,要全面建成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需擁有一批具有國際信譽度的航天品牌和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領軍人才,在世界航天科技發展和國際航天組織中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擁有一支為中國神箭夢插上翅膀的年輕團隊,是中國航天享譽世界的實力所在。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包括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三種基本構型。其總體研制團隊,承擔著火箭總體設計、大型地面試驗組織實施和發射場系統指揮等重任,在火箭的研制、設計、試驗及發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個團隊平均年齡33歲,35歲以下青年占62%,清一色的碩士、博士。這支年輕的隊伍送嫦娥、布北斗,參與國際發射市場競爭,為長三甲系列火箭贏得了“金牌火箭”的美譽,一批批年輕人在急難險重的任務歷練中快速成長。
2013年,長征三號乙遙二十三火箭承擔嫦娥三號發射任務。團隊遇到了關卡:嫦娥三號探測器對發射窗口寬度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僅有5分鐘,是嫦娥一號和二號的六分之一。如何提高發射窗口的靈活性成為技術攻關的一道難題。
34歲的軌道設計師周天帥承擔了這一攻關任務。早在2010年嫦娥二號發射時,他就大膽提出“不回頭,大膽地往前飛”的軌道設計方案,使嫦娥奔月路程減少了5天。
團隊大膽創新,經過艱苦攻關,提出可行性設計思路,總體研制團隊成員完成了近千條軌道的搜索,提高發射窗口的靈活性,確定了最終可能的發射日期。這批年輕的航天人,已成為中國航天比肩世界競爭的“軟實力”。
航天科技已經瞄準新時代條件下的航天格局,深刻意識到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主動、贏得優勢,就要廣泛深入地參與國際競爭、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把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加速轉化為品牌優勢。
(綜合航天探索網 青年網編輯)